目前D类数字功放很流行,和传统的A类,AB类功放比哪个音质更好?d类功放和ab类功放音质比较

2024-03-13 14:28:54 文章来源 :网络 围观 : 评论

  近2年总共装过3款A类和一台D类功放,后来也就一直AB对比着听。总体来说,A类耐听,说高大上的理由,只能有唬人的效果,我就用“人话”来简略描述。

  看到有人说D类功放的弊端之一是噪音大,还很正经的说直接传导到喇叭,我怀疑这么说的人没有接触过D类功放,或是接触的是劣质的D类功放。大家都知道,真正的D类功放由于采用了开关电源供电,首先就不会有传统变压器的噪音。相反,D类功放的无噪音,宁静到使人怀疑自己是否开机。

  关于A类不热不好听的说法,也是没有科学道理。这和功放的工作是采用电流放大还是电压放大有关,与好听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电流放大升温极快。

  我一般夏天用D类,发热小。其他时候,当然夏季也可以用A类。现在冬季用A类,同样发热也很大。但合格的功放,升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处于恒定,也没有那么可怕。

  总之,二者的听感差距不大,但若从心理影响角度出发,感觉A类更耐听。如果假以时日,如同数码代替胶卷相机一样,D类功放会取代耗电笨重、成本高的传统功放。其实,国外专业厂家早就这么干了。

  无压缩的模拟类A类功放,失真最小!

  无论单端还是推挽,在全甲类工作状态下,无论输出管是否配对,均工作在全波放大状态,输出波形幅度为上下两管全波幅度之和!对于恒流纯甲无论是否输出,总耗电是不变的(浮动甲类例外)。

  但是如果静态电流调小了,大信号动态时超出了全甲类设定功率,就变成A类+AB类了,此时观察耗电功率就会动态增减,此时上下两管若不配对,则正负半波幅度可能大小不一致,只要不显著耳朵基本听不出来差别,因为是大信号波幅线性失真,小中信号依然无波形失真。

  而D类有取样(开关频率占空比)就有丢失,特别是高频端明显细节丢失。

  目前多数网上无损格式音质的音乐一般30M左右,高频音明显不足,压缩取样丢失,达不到模拟无损细节的高保真和全频保真。

  失真与听感并非正相关。不想听乐曲的重低音或噪高音,就另加前级衰减,想增加回音人为加入混响余音绕梁,让声场近听变远听,也是一种玩法……均衡器,等响度,调音台……加入的信号也是一种失真,只要耳朵喜欢。

  音质似“玄学”,类同饮食口味。直播用效果器,你能说音质好不好?或许说音效好不好,悦不悦耳,与原唱已完全失真,变声软件甚至可以男女声互变,也是音效处理加入失真,与音质无关。

  尽管单独一个功放可以做到准无失真(相对于阻性负载) ,但目前为止线圈喇叭的阻抗失真(阻抗随频率增大而增大),功放与喇叭音箱组成的音响系统,理论上无法完全消除失真。

  

目前D类数字功放很流行,和传统的A类,AB类功放比哪个音质更好?d类功放和ab类功放音质比较

  

目前D类数字功放很流行,和传统的A类,AB类功放比哪个音质更好?d类功放和ab类功放音质比较

  全频喇叭也一样,高频段和低频段没法兼顾。出现的同轴喇叭也一样失真,多扬声器分频系统也是分段准平衡 ,亦出现段段之间衔接不平滑及相位失真……哎,要想理论不失真,是不是太天真呢。

  

目前D类数字功放很流行,和传统的A类,AB类功放比哪个音质更好?d类功放和ab类功放音质比较

  那么有没有匹配的方向呢?或许有。用失真功放推失真音箱,互补至不失真,比如

  电流输出型功放,输出电流随信号频率增加而减少;

  电压输出型功放,输出电压随信号频率增加而增加。这也许可以在频率功率平衡上减少失真。

  AB类功放输出对管配对误差要求严格,精确配对难如鹅卵石中寻宝。若精选配对的波形失真亦非常小,批量生产难以为继,耳朵分辨不出差异即可。

  D类功放的发展前景应当宽广,如同数码相机同胶卷相机的发展一样,数码相机相素从30万到亿级,已大大超过胶卷相机的应用,在低电压小体积轻便节能领域广泛应用,音质其实一点不差,只是可能有细节高频微弱信号的取样丢失,丢失了某些信号,有时反而觉清晰好听,数码照片有细节丢失吗?肯定有,你能说数码照片不好?所以听感与保真是两码事。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D类功放,就说两句。相比A类AB类功放,D类功放优点很多,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音质很难做到极致。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D类功放输出管导通时,电源与输出端直接相通,电源噪音直接输出到喇叭上。二是对输入信号采样的三角波包含的JITTER会调制在输出信号上,明显劣化听感。三是输出开关管的死区时间会引起巨大的THD失真,10ns的死区时间足以引起1%的THD失真。解决这几个问题的难度非常高,非常考验设计师的水平。在电视机、手机、廉价家庭影院等对音质要求不高且对体积、耗电、成本敏感的消费类数码产品中,D类功放占有绝对优势,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A类AB类功放了。而追求极致音质的音响发烧友则普遍对D类功放不感冒,更青睐更耗电、更沉重的A类AB类功放,甚至发烧友中有一种说法:功放不热不好听,不重不好听。

  音频功放音质的法则是: 音质与效率成反比,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按音质排序: 电子管A类,电子管AB类,晶体管A类,晶体管AB类,数码功放。如果是按效率排序,则正好倒过来。注意了,人耳对音质的喜好不取决于失真的大小,而是天生就喜欢偶次谐波,所以现在的24bit,乃至夸张的32bit解码器百分百的在做无用功,纯系商业噱头!

  对于不懂技术的人来说,A类功放最好听。事实并非如此,同样的成本前提下,D类功放的性能与听感远超A类。

  原因有两个?第一,A类功放有个致命缺点,不是功耗大。而是采用上下两个不同极性的晶体管分别放大信号的正负半周。这就导致一个致命问题,世上没有两只同样性能的晶体管,也就是说,本来上下两个波形是同一个物体发出的,但被你分成两个不同的管子来放大,上下两个波形必然失真,无法完美重合。但是D类功放用的是开关管来输出功率,也就是说,开关与放大倍数无关,可以大大减轻匹配功率管的压力,不会因为放大倍数或其他性能导致上下两半波形的不一致。有人会说,A类功放的输出管经过严格配对,放大倍数严重一致。其实那只是没办法才这么说,晶体管在不同环境下放大表现并不一样,比如不同频率下,放大倍数有差异。平常只是做直流放大倍数的匹配。所以不要迷信你的严格配对。

  A类功放的第二个致命缺点。就是双电源问题,上下半周信号由上下的正负电源分别供应能量,两个电源不管你怎么高技术去绕变压器,你都无法得到完全一致的两个变压器,特别是内阻会有差别。功率信号的通道上,内阻不一致,就会导致上下两个波形的失真。这个问题无法避免。但是D类功放可以使用单电源,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因此从技术的角度,D类功放可以轻易地完胜A类功放。那为什么很多大师级的人说A类功放完胜D类,那是两个原因,第一是造价不同,自然听感不同。第二的原因,是大师听惯了A类,认为那是好的,其他都不好,纯属主观喜好而已。

  最后总结就是,A类D类的声音肯定不一样,究竟哪个好,只看你的喜好而已。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D类功放更好地还原了真实声音,技术上更容易做到更好,是否喜欢听,个人喜好而已。

  目前来看,D类的问题还有一些,主要表现在中频发糊,高频缺乏层次感,空气感,这是由D类功放的结构所决定的。输出端的LC元件对于快速变化的信号容易产生振荡,只有低阻状态振荡才能得到抑制。但喇叭的阻抗变化太大,不足于很好的抑制振荡,所以声音发糊,缺乏细节。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有的,在后级引入4-6dB的局部反馈可以显著改善LC元件引起的振荡,大幅提升音乐的层次感。这样设计良好的D类功放音质还是可以达到甚至超过AB类功放的。

  

目前D类数字功放很流行,和传统的A类,AB类功放比哪个音质更好?d类功放和ab类功放音质比较

  没必要太迷信A类功放了,随着技术的进步,D类功放已经很耐听了,设计好了同价位一般人很难分辩出优劣,所以一些高端品牌也生产D类功放,高端的监听音有源音箱如真力也应用了D类功放,A类那烤箱一样温度偶尔听一下就可以了。另外如没有地下室或独栋房子建的听音室,20W的功放就够用了,音乐常态是需要靜静的听,泡上一杯茶,翻开一本书,不能在震耳欲聋的环境吧?要享受音乐会效果,就置一套全景声音响,临场感强,但利用率不高,因为人可以天天听音乐,却不能天天听音乐会。

  简单讲,A类功放为正弦波全波放大,效率低,但音质佳。B类功放为正负半周分别为两路放大在输出端合成,效率较高但失真,AB类功放为A加B类合成,避免B类失真及A类效率低的特点,目前多采用,D类为数字功放,具有极好的声音还原度和A或AB类不易达到的抗干扰能力,体积小且效率高,如采用较好匹配元器件,音质可达到AB类效果,目前多用于多媒体有源音箱中。

  这么说吧,假如高效率的D类功放耐听性真有甲类功放一样的水平,那别说低效率的甲类,连甲乙类也连带着一起都要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又假如,同功率明显成本更低的开关电源有传统变压器一样的音频表现,那全世界音响人都是吃饱了撑着的了。有点发烧年头的烧友们应该都知道九十年代中期到末期有个号称只用最发烧开关电源做电源的“中联”功放,没几年其开关电源的型号就都销声匿迹了,之后的产品全部老老实实采用传统变压器+大滤波电容……在实践中,事实永远要胜于雄辩!

  

有点道理,听感比任何指标重要。本人diy音响,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两年前买成品D类功放,电源24V,每声道50瓦,与6V6单端听感比,差距仅仅是低音下沉略浅,非线性失真明显低于6V6单端,与EL34三级接法单端接近,至于底噪、空气感和层次感和大信号削峰,D类明显优于此两个单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